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创新发展格局建设助推“两区”新征程启航服务措施
01.推进“证照联办”,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
开展“证照联办”改革,重点围绕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、小餐饮许可、小食杂备案等事项,实现市场主体申请设立登记证照材料一次提交、并联审批。
02.启动营业执照“掌上办”,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
依托北京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微信版,在企业开办过程中,通过一台手机即可实现身份认证、在线填报等事项,开启开办企业“掌上办”新时代。
03.推进名称登记便利化,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
在自贸区内,允许新行业、新经济、新业态企业使用新兴行业作为名称中的行业用语;开设无行政区划名称登记服务窗口;探索名称争议快速处理机制。
04.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空间资源优化服务,进一步落实企业注册“一址多照”
将区块链服务平台与空间资源优化服务进行数据对接,实现链上房产与企业数据实时共享,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办事成本,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。
05.试点海淀全域内散装食品(不含熟食)告知承诺制
在海淀区域内,散装食品(不含熟食)销售者对照法定许可条件和告知内容全面自查,书面承诺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、达到许可标准并愿意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,即时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。
06.构建综合性“智慧监管”平台,提升市场监管科技水平
依托企航服务平台,以药品监管领域为切入点,建设“智慧药店”监管系统,搭建远程视频监控网并上线无线遥感模块,动态掌握药店环境、行为情况。利用技术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实现科学监管、智慧监控。
07.全面推行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机制,探索开展“场景化”监管和“一业一单”检查
在市场监管领域进一步拓展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覆盖范围,针对涉及多部门监管的行业(场景),探索制定一张联合检查单,统一检查内容、方式、标准等,提升“精准高效,无事不扰”的监管效能。
08.探索推进对超市“综合检查清单式”监管
整合梳理食品、化妆品、广告、产品质量、医疗器械、特种设备等业务条线检查要点,以风险为重点,以协同为关键,制定对超市开展检查的综合业务清单,统筹开展多业务联合检查,实现“进一门,查多事”,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打扰,减轻企业负担。
09.建立市场监管领域一体化监督检查机制。
制定《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工作规划方案》,在行政执法领域建设一专多能的执法人才队伍,落实“同主体、多事项、同步查”,强化内部科所队日常监督检查事项协同联动,提升执法效能。
10.推行预付式消费退费三位一体促解决模式。
持续优化完善“自治、共治、法治、信治”四治监管体系,依托立案查处、“黑名单”提示、公示曝光等举措,构建“执法-信用-曝光”三位一体促解决模式,深入推进“预付式消费退费难”问题治理工作。
11.规范电梯管理,提升电梯使用单位管理水平。
编制电梯使用管理标准,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,将海淀区各项电梯安全指标量化,进一步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安全标准,提高安全管理水平。
12.推进“两区”生产企业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我声明评价方式运用。
针对“两区”范围内生产企业适用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我声明评价方式的产品,不再发放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,同时加大对自我声明产品生产企业的培训指导力度,强化企业主体责任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13.以行业自律,促平台经济行稳致远。
督促落实《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(试行)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,推动企业严格规范自身行为,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
14.指导平台企业防治侵权假冒经营行为,打造商标保护样板。
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,强化自身防治侵权假冒的能力,指导平台在众多商业推广者中择优打造“商标保护样板”,激励更多商业推广者强化商标保护意识、提升商标保护水平。
15.联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,试点企业登记档案互查。
依托企业档案“容e查”服务,在企业登记档案查询领域积极与雄安新区联动,构建“海淀-雄安”企业登记档案互查机制,进一步拓展互通共享政务服务覆盖面。
16.试点打造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,为“两区”建设注入高质量发展活力。
依托支柱和集聚度高的产业以及内生质量需求动力强的园区,对接检验检测、计量、标准、认证、质量管理等产业需求,探索推进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试点,为企业提供全链条、全方位、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。
17.开展“质量标杆”经验宣讲,深入实施“企业质量提升伙伴计划”。
开展质量奖获奖及参评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宣讲,组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专家开展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测评,指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。
18.搭建服务“两区”重点行业的计量检测服务平台。
通过建立海淀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、角膜曲率计、验光机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,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及眼镜制配企业在用角膜曲率计的强制检定工作,拓展检测服务领域,构建全面的计量检测服务平台,为“两区”重点行业提供优质的计量检测服务。
19.上线“接诉即办”市场监管特色子系统,用好民生诉求大数据。
在现有“接诉即办”系统基础上,上线“接诉即办”调度管理二级平台,运用技术手段突破现有系统在处理市民诉求上的瓶颈。通过增设业务趋势研判、热点诉求预测等模块,做好民生诉求大数据分析工作,对高频群众诉求风险及时预警,实现问题解决节点前移,推动“接诉即办”向“未诉先办”延伸。
20.推进标准创新领跑计划,提升企业标准创新能力。
发挥标准创新资金引导作用,开展标准创新资金申报、评审及报批工作。制定并对外发布资金申报指南,明确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,支持社会团体围绕中关村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团体标准制定、鼓励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。支持做好海淀区重点企业标准创新相关服务,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制定市场急需标准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beijing.gov.cn/zhengce/zhengcefagui/202106/t20210621_2417830.html